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革,而中国,已然成为这场变革中的关键力量。如今,中国已跃居全球人形机器人生产的榜首,市场规模日益扩大,发展态势令人瞩目。
随着科技进步,国内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持续攀升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 27.6 亿元 ,并且有望在 2030 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,全球市场到 2035 年规模更有望达到 1540 亿美元。如此迅猛的增长,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强大支撑。
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。2024 年 1 月,工信部等 7 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,将人形机器人排在 “创新标志性产品” 专栏第一位。近年来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多地纷纷提出,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,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企业的积极投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众多知名企业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。小米凭借自身在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,不断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上发力;华为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,在机器人的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;尽管特斯拉是美国企业,但它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积极探索,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产业的发展,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技术交流与竞争的机会,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。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产业不断加速发展。
技术瓶颈的突破更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。AI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处理能力。以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旗下 GALBOT G1 通用人形机器人为例,它能听到语音指令后,从货架上拣选商品,并精准递交到顾客手上,有望在无人药店、商超等商业化场景中初步商用。同时,多个地区设立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挥了关键作用。2023 年 11 月成立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,围绕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,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、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、运控系统、工具链、开源 OS 及开发者社区等 5 项重点任务攻关,由机器人整机、核心零部件、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,包括小米机器人、优必选科技等,有力推动了技术研发与创新。
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中,中国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强大的市场拓展潜力,占据重要位置。截至 2024 年 6 月,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已超 160 家,其中中国企业超过 60 家,是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。并且在技术布局上,中国研究团队的技术储备覆盖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、人机映射、机器智能等技术路线,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上均位居全球第一,为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,在政策、企业、技术等多方面的协同推动下,未来充满无限可能。